城市焦点新闻

  •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娱乐新闻
城市焦点新闻
城市焦点新闻,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城市资讯。
  1. 首页
  2. 国际新闻
  3. 正文

中国科学家发现 可早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

2024年2月18日 6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北京16日综合电)中国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后,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可实现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以显著降低疾病负担。

新华社星期五(2月16日)报道,对痴呆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显著降低疾病负担。由于传统有创或高成本检查技术均有局限,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便捷、无创、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筛查。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基于大样本队列数据,对5万2645名非痴呆社区人群进行了平均超14年的追踪随访,其中1417位参与者被诊断为新发全因痴呆(ACD)、691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阿尔茨海默病(AD)、285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血管性痴呆(VaD)。通过分析1463种血浆蛋白质数据,团队发现了对痴呆预测极具价值的血浆生物标志物。

研究团队指出,经过模型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GFAP、NEFL和GDF15这三个血浆蛋白质始终与新发ACD、AD和VaD的风险关联最显著。对不同血浆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进展风险间关联的分析发现,基线GFAP、NEFL或GDF15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未来患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例如,GFAP基线水平较高的人未来患痴呆的几率是GFAP基线水平较低者的2.32倍。

据介绍,此项研究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且精度突破90%。

程炜说:“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在脑疾病早期精准识别和干预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脑疾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科研成果已发表在《自然·衰老》。《自然》主刊评价这项研究“标志着向能在早期无症状阶段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的血液检测方法迈进了一步。”

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围绕中国痴呆风险人群队列开展数据采集和交叉验证,对相关数据作出矫正,开发出最适合中国人群的痴呆风险预测数据模型。

文:综合报导
图:互联网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24年2月18日

新闻主编

超多媒体资源 权威媒体报道 软文宣发 新闻发稿 收录好 海外主流媒体发稿 世界知名通讯社媒体 全球媒体PR文发布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分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娱乐新闻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淡小学生以《婆罗洲公主》 夺国际戏剧赛金奖 日本临床试验 有望让人类再生牙齿 商场餐厅命案|中国籍餐厅女服务员 今控谋杀女同乡 峇眼国会联委会大会流会 曹观友称“不知情” 大马人,很好骗! 每天88骗案 卷792.6万 安华:资讯自由法案明年呈国会
巴拿马运河干涸 海运乱象加剧 中国司法部三任部长均落马 前部长唐一军严重违纪受查 勇闯火场救人 男子惨遭浓烟呛死 “你手机有色情影片!” “黑警”勒索越堤族RM1000 飞机上公然偷窃 扒手大叔落网 ◤迷思重重◢清明扫墓 越早越旺吗?
标签聚合
guest post 新闻稿发布 海外主流媒体发稿 PR文发布 [db:tag]